首页 | 信息公开 | 主动信息公开 | 基本信息公开 | 党政机构 | 各街道、村(居)委会 | 海沧街道
 
锦里村
引言

自然地理

锦里村位于海沧区南部,地势北高南低。南邻后井村,北靠厦成高速,东接建港西路,西与囷瑶村西宁坑接壤,周边有翔鹭石化、众达钢铁和海投物流等众多知名企业,是海沧保税港区的重要腹地,有着广泛和丰富的涉台、涉侨情缘,民风淳朴,交通便利。

  

历史沿革

锦里社旧属海澄县新恩里三都,明清时属福建省漳州府海澄县集兴上半保,名为“坂尾”。民国29年至1940年划为海澄县第四区属(后名海沧区)金钟乡锦里保;1946年5月调整乡镇保甲,隶属海沧乡锦里保。1955年10月废除保甲制,改为海沧区锦里乡。1958年4月撤区并乡,为海沧区管辖。1958年8月,划归厦门市郊区,属厦门市郊区海沧公社, 1961年10月从海沧公社析出设锦里公社,至1964年5月又复入海沧公社。1978年杏林区成立辖之。1984年改为海沧乡,1985年改为海沧镇锦里村委会。1987年7月郊区更名为集美区,海沧属集美管辖。1996年1月海沧、东孚镇划入杏林区,2003年10月置海沧区辖之。2005年7月撤海沧镇改为海沧街道辖之至今。

 

人口区划

锦里村辖区面积1.5平方公里,同属一个自然村,全村常住村民3246人,外来流动人口3000多人,下辖九个村民小组,划分为9个网格。锦里村民委员会位于锦里村中片99号。

 

当地特色

  • 锦里村蜈蚣阁

    锦里村民俗文化项目“锦里村蜈蚣阁”以服务海沧“四个定位”为引领,2012年4月参与中国非遗物质文化遗产项目-海沧蜈蚣阁“世界纪录”认证活动全过程并通过了认证,以服务经贸文化大发展为宗旨,“锦里村蜈蚣阁”常年参与了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、旅游节活动、海沧购物节展示活动等,成为活动的一道靓丽风景。

  • “一村一品”工作

    全面推进“一村一品”工作,以做好物业服务为重点,打造“以厂房和场地出租为主流产品”,带动村民其它配套产业发展,兑现了经济发展成果与村民共享。 

文化源流

锦里村是海沧古老的、典型的林姓族人聚居的古村落,林姓占全村人口百分之九十八以上,是海沧地区一支林姓望族,源自河南浚县、滑县一带。锦里林氏开基祖为林天福,元朝(公元1279年)钦授沿海招捕使职,公元1280年升任沿海招讨使、武略将军上千户候,后因公殉职得朝廷特赐享春秋两祭。其子孙于公元1405年再迁居海沧坂尾(锦里村),至今林氏后裔子孙遍及台湾、东南亚等地,如:台南一峰亭林氏宗族、屏东林边林氏宗族、彰化和美林氏宗族,以及被誉为“清代台湾唯一的艺术家”和“台湾书画艺术奠基人”的林朝英都是锦里“昭德堂”林氏子孙后裔,同时还有散居在杏林锦园灌口等地林氏族人,林姓人数约两万多人。依托海峡两岸共同缔造理念,锦里村积极开展对台林氏宗亲民间交流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,海内外关系交往日趋频繁,锦里村已多次接待台湾等地林氏宗亲返乡寻根谒祖。

 

经济社会发展

  • 锦里村是海沧较早因开发建设涉及征地拆迁的村,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到2006年,海沧开发建设总共征拆锦里村约3000亩土地和一个小自然村约50户,多用于海沧的基础建设,包括“角嵩路先行工程”、“海沧铁路重点工程”和原“PX项目”用地等。近期锦里村位于网山的最后350亩农地,也将随着临港新城的建设全部被征。
  • 为了解决新形势下村民生存和发展的问题,促进失地农民农工转型,为锦里村民再铸一道生活保障,锦里村十多年来历任两委班子几经谋划和努力,较早进行新村和集体经济发展规划,以集体经济为引领,2003年以市政府农村同发展项目为前身,锦里村分批次投入5000多万元建成建筑面积约36000平方米的村集体经济项目“锦里村通用厂房”。目前锦里村已实现厂房部分出租,创造年收入租金140多万元,同时以做好物业服务为重点,带动村民发展其他产业(如出租房、餐饮等),增加经济收入。同时位于锦里村北边的草仔尾新村房前屋后改造也正在缔造中。面对新时期、新形势,锦里村能够主动融入海沧的开发建设。历经多年努力,锦里村还投入村财建成多项较大的村集体项目如:1997年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占地约50亩的锦里小学,2015年交由区政府进行提升扩建;2001年投入近500万元进行锦里村道路和环境整治,后又经政府多次扶持和提升等。
联系方式
办公室:6081202
地址:海沧区锦里村中片99号
分享到:
收藏】 【打印】 【关闭